源起
我还记得在 22 年初次接触 Midjourney 图片生成时的震撼,那种冲击感不亚于我首次体验智能手机。为此,我加入了许多付费社群,学习各种生成图片的关键词和技巧。
可能是我在绘画和摄影上投入过时间和精力,我会对这些曾经热衷的事物产生倦怠感。这种心态让我更容易接受一个观点:AI 生图才是未来,传统的绘画和摄影或许不再必要。
每一次使用时,等待图片渲染的过程就像在摄影中拍摄延时和光轨一样充满期待。短短一两分钟,我既期待屏幕上出现的图片能与我的构想一致,又期待那种不一致带来的"开盲盒"惊喜。
然而过去两年里,在创作了几百张图片后,这种惊喜感逐渐消失了。我的兴趣也随之淡去,创作的动力仅剩下满足业务需求。
回看这些作品,我发现 AI 绘画既不能像摄影那样激起高光回忆,也不能像传统绘画那样带来专注的快乐。它给我的感觉与从网络上搜索保存的照片几乎没有区别,这个问题我在两年前就已经注意到:
所以我的结论是,AI 绘画不是创作,只是工具。
它无法提供创作过程的修行和成长价值,也缺少真实的情感深度和人生感悟,无法承载人类的精神追求和生命体验。
但只是作为工具,AI 生图显然提升了设计师的工作效率,甚至改变了企业内部的设计工作模式、设计文化。
然而对于非设计师群体,AI 生图的价值在哪里?
过去我制作的十多款产品logo、小红书、公众号封面几乎都是AI生成,想想两三年前和小伙伴为了开发产品,还花了500块在淘宝找UI设计师,现在这样场景已经被AI替代了。
现在即梦已经能够很好的生成带有文字的图片,这大大增加了图片的可用性。
但是我以及身边朋友遇到最大的问题是,每次急着用封面图或者图标时,看着空白的对话框不知道该输入什么。
好不容易输入完后,看到AI提供的图又很不满意。
似乎人人都会的AI生图,能够生成和自己想法一致的还挺难。
在去浏览社区里的花哨图片,又忘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效果。
找不到目标且浪费时间。
所以,对于我日常创作文章封面图、海报以及产品logo的场景,怎么降低摩擦。
想到一些传统行业的朋友会来找我帮他们制作图片。我的处理方式是,让他告诉我几个关键词,我根据关键词让AI来扩写提示词,从而达到效果。
从这个点出发,我在 PrompterHub 产品的图片模块,新增了封面、海报、Logo 提示词的创作。通过关键词、表单的形式,让AI来生成丰富可用的提示词。
下面是它们的效果和使用方法:
制作文字封面
通常用于制作小红书、公众号、文章、视频的封面,一般都含有文字,它的配置项如上面图片,提供了 12 种可选的示例风格。将生成的提示词,在即梦生图中使用,可以很好的生成类似示例效果的图。
正如这篇文章的封面,就是用这个封面图生成制作的。
制作产品海报
PrompterHub 提供了基础信息、文字内容、设计元素、背景风格的可选项,当然如果不知道怎么选,都可以交给平台自动匹配。只需输入最关键的产品名称、核心卖点、主标题、副标题即可获得完整提示词。
产品海报生成效果:
制作Logo图标
最后,我们还提供了Logo图标的制作,使用方式和上面的海报封面一样,效果如下:
不过,工具只是工具,当我们面临真正的需求时,即便是难用的工具也能发挥作用,而优质的工具则让我们实现目标的道路更为顺畅。
价值不在工具本身,而在于使用者及其背后的创意与目标。
PrompterHub 在经过几个版本迭代后,我越来越自信,这个工具一定能激发你的创意潜能,简化创作流程,让你的想法轻松变为现实。
本文由公众号“空格的键盘”授权AI产品之家转载,原文连接: https://mp.weixin.qq.com/s/gYAFBpQHgbebDlIThYlH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