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改变悄然发生时,我们往往浑然不觉。
谁还记得以前翻译时要查字典、读不懂英文文献、整理复杂繁重的文档工作时的痛苦,
AI 已经改变了许多工作,且不说设计和代码领域层出不穷的产品对行业的颠覆,仅是个人或身边同事已经把AI当做像电脑、Office、WPS一样的办公必备工具。
下面是我观察到身边同事使用AI的现象:
- 几乎电脑上都装了豆包、kimi或智谱的客户端
- 工作中常常遇到读起来有AI味的内容
- 会议记录直接用AI来总结要点
- 很多同事开始用AI来生成文章、PPT初稿
- 使用AI来进行excel整理、数据分析
但要说起有哪些工作是已经被AI改变或淘汰的?
作为一个AI行业从业者,我最大的优势就是我还在上班,这有助于我探究AI如何给人提效,在工作之余,用AI来提升个人能力,做更多有创造性的事情。
虽然已经有很多研究机构发布了AI可以替代的工作类型,但我还是想从我自己的工作说起,从局部来反观整体。
产品的工作较为特殊,涉及面比较广,向上可以承接销售、运营、市场,向下可以承接设计、开发、测试,横向还要对接项目经理、技术支持等。对于其他岗位是有参考价值的。
我的工作可以大致分为:
- 信息处理:将各类原始数据和信息转化为有价值的洞察
- 创意辅导:通过创造性思维提供产品设计和内容创作的解决方案
- 决策分析:基于数据和经验对业务问题进行判断并提供决策建议
- 业务支持:为团队提供产品相关的培训、文档和技术支持服务
下面是对这四类工作中未使用AI和使用AI后的对比,你可以参考下文,梳理下自己工作中有哪些已经改变,有哪些可以改变。
一、信息处理类
用户研究报告整理
以前:花费数小时阅读30页用户访谈记录,手动提取关键洞察,整理成主题并寻找模式。
现在:将原始访谈记录输入AI,几秒钟获得结构化摘要,关键痛点分类,甚至初步的用户画像建议。
更多时间用于验证这些洞察并思考战略含义
竞品分析文档
以前:逐个访问竞品网站,截图功能,手动填写对比表格,耗时数天。
现在:使用 deep search 分析主要竞争对手的产品页面,自动生成功能对比矩阵。
节省的时间用于思考差异化策略而非数据收集。
用户反馈处理
以前:每周手动浏览数百条App Store、小红书或论坛评论,分类整理,计算情感倾向。
现在:AI自动分类反馈,突出新出现的问题模式。
只需关注异常值和趋势变化,直接进入解决方案设计。
二、创意辅助类
产品需求文档(PRD)撰写
以前:从空白页开始,花费数小时构思需求描述、用例和验收标准。
现在:提供核心功能概念给AI,获得结构完整的PRD初稿,包括用户故事和可能的边缘情况。
工作转向完善和调整,而非从零创建。
原型图设计
以前:在Figma、Axure中逐个绘制UI元素,反复调整布局。
现在:向AI描述页面功能和用户流程,获得初步线框图建议,然后进行调整。
设计时间缩短,可以尝试多种方案与开发或设计师沟通
产品路线图规划
以前:在Excel中手动创建甘特图,逐项填写里程碑和时间线。
现在:描述产品目标和主要功能给AI,获得结构化路线图建议,包括依赖关系和资源分配建议。
更多时间专注于战略优先级而非格式设计。
三、决策分析类
A/B测试分析
以前:从数据仓库导出原始数据,在Excel中创建数据透视表,手动计算统计显著性。
现在:AI自动分析测试结果,识别显著差异,甚至提出可能的原因解释。
工作转向设计更好的实验和应用洞察。
产品定价决策
以前:手动收集竞品价格,分析历史销售数据,通过试错法调整定价策略。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
现在:AI综合分析市场数据、用户支付意愿和竞品策略,快速生成多种定价方案建议。
专注于评估不同方案对品牌定位和长期战略的影响。
四、业务支持类
内部产品培训
以前:创建详尽的功能说明文档,录制演示视频,举办现场培训。
现在:提供产品基本信息给AI,自动生成培训材料、交互式教程和常见问题解答。
更多时间专注于关键信息传递和特殊场景处理。
用户支持文档
以前:手动编写每个功能的帮助文档,创建截图,组织知识库结构。
现在:向AI描述功能,自动生成用户友好的帮助文档初稿和常见问题。
工作转向验证准确性和优化用户体验。
从上面的工作,我们可以得出一些行业内相同工作的特性:
像翻译、数据分析、文案编写、客服解答已经有面向这一行业的标准产品出现了。
还有一些难以标准化的工作,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context 和企业内部紧密相关:不同部门人员的职责、业务的目标、合作的同事、甚至和老板的脾气办事风格相关,AI 是无法提供标准的解决方案。
但并不是说这些工作就无法让介入了,就像上面我的工作内容,我都是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来制定提示词。
大多任务我都会备有一个提示词,当需要做这个事情,就用提示词快速生成,再来手动修改生成结果,根据生成结果优化提示词,在下一次同样任务出现时再次提升效率。
在这里我提供一个元提示词,就是帮我们制作工作任务执行提示词的提示词:
# AI工作任务执行
## 任务类型
我需要你作为[角色身份],帮我完成以下类型的任务:
- 信息处理类:数据整理、文档摘要、信息提取、翻译、模式识别、舆情分析
- 创意辅助类:文案撰写、代码编写、内容本地化、报告生成
- 决策支持类:市场研究、数据预测、行为分析、流程优化
- 交互服务类:客户服务内容、培训材料、FAQ、用户指南
## 具体任务描述
我需要你[详细描述具体任务需求]。
## 任务背景
- 目标受众:[描述目标受众的特征、需求和期望]
- 使用场景:[说明内容将在何种环境或平台中使用]
- 现有材料:[列出已有的相关资料或数据]
- 关键限制:[说明任何必须遵守的规则、字数限制或格式要求]
## 输出要求
- 格式:[指定需要的输出格式,如文章、表格、列表、代码等]
- 结构:[说明内容应如何组织,包括需要的章节或部分]
- 长度:[指定字数范围或其他长度要求]
- 语言风格:[描述语气、专业程度和表达方式]
## 评估标准
请确保输出内容满足以下标准:
1. [关键标准1]
2. [关键标准2]
3. [关键标准3]
## 参考案例
以下是类似任务的优秀案例,请参考其结构和风格:
[提供相关案例或示例]
根据实际情况,替换[ ]中的文字。就可以用来执行你的任务了。
深层思考
在思考这些变化时,我想到一个问题:是什么本质特征决定了工作是否容易被AI取代?
- 工作的可预测性程度。那些具有明确规则、固定模式的任务,比如数据处理、标准化流程,正在被快速自动化。而那些需要处理不确定性、需要在模糊情境中做出判断的工作,仍然需要人类的智慧。
- 创造力和情感的维度。纯粹的逻辑推理可以被算法模拟,但原创思维、情感共鸣这类需要真实人类
- 物理实践性。虽然机器人技术在进步,但需要精细物理操作和实地判断的工作,仍然是人类的专属领域。
- 社交互动的复杂性。需要深度理解人际关系、处理复杂社交情境、进行高级谈判的工作,AI还难以完全胜任。
- 决策的风险程度。涉及重大风险、需要承担责任的决策(如医疗诊断、投资决策、战略规划等),仍然需要人类把控。
进一步思考,如果工作都可以被AI所替代,那对于人类,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工作?
从提供答案转向提出问题,从执行既定流程转向开创新的可能,从处理确定性转向驾驭不确定性。人类的价值越来越体现在创造性思维、跨域整合、道德判断、决策魄力,以及真实的人际连接上。
其一,技能价值的重构。过去被视为"软性"的能力,如创造力和情商,正在成为核心竞争力;而一些传统的"硬技能"则逐渐被自动化工具取代。
其二,工作形态的演变。我们正进入一个人机协作的新纪元,工作不是简单的替代,而是重组:人类主导方向和意义,AI负责执行和细节。
其三,知识范式的转变。在信息唾手可得的时代,知识的价值正从"拥有"转向"运用"。找到、理解并创造性应用知识的能力,远比储存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极致的效率提升,往往伴随着人类意义感的逐渐流失。
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再到AI时代,技术快速变革,我们如何保持人类的独特价值?在追求效率与寻找意义之间找到平衡?
答案正在书写,改变已在发生。
本文由公众号“空格的键盘”授权AI产品之家转载,原文连接: https://mp.weixin.qq.com/s/e4LbhJ6Ab4lzdSUVoN4v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