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art:AI 设计 Agent 如何两个月风靡全球

应该很多人在不同渠道都看到过Lovart,它在今年5月份产品内测上线仅5天,注册用户就超过了10万……

作者: Fun AI Everyday
分类:产品观察
24 次阅读

       今天分享的这个产品 Lovart,应该很多人在不同渠道都看到过,今年5月份产品内测上线仅5天,注册用户就超过了10万,据媒体报道称,光内测阶段就累计了近 80万的注册用户,可以说风靡全球。

       近5个月过去了,市场冷静下来之后我们再来看这款产品。

       因为上线时间很短,目前该产品并没有公开的市场和营收数据,融资情况也不清楚,所以这篇主要和大家分享下它的产品特点。

       我自己的 AI + 周易占卜app「爱卜」正在招募内测,感兴趣的可以点击「阅读全文」,获取内测邀请码,内测期间所有功能均免费,期待大家的体验与建议。


「 团队和市场表现 」

       据媒体报道,Lovart 的创始人陈冕28岁就晋升为字节跳动最年轻4-1职级(对标阿里P9),曾担任剪映商业化负责人。


wps_doc_1.png


       Lovart 是一款面向全球市场的产品,可以说是 AI 出海产品。官方对外称是一家总部在旧金山的 AI 公司,但从公开的招聘和岗位信息看,其研发核心在中国,同时采取了全球化的运营布局。

       Lovart 自称是“全球首个设计Agent”(让我联想到了"全球首个AI Agent" 的 Manus)。这意味着 Lovart 不仅仅是一个图像生成器,更是一个能够理解整个设计流程的智能助手

       用户只需输入一句简单的描述,如“为新款运动鞋设计未来主义风格品牌海报”,Lovart就能自动生成包括Logo、字体、主视觉、延展场景在内的完整品牌资产包。


wps_doc_2.png


       这种端到端的设计能力得益于其创新的 ChatCanvas 智能画布(后面会详细介绍),用户可以在画布上直接标注修改意见,AI 会理解并执行这些反馈。

       市场表现方面,官方信息表示,内测与等候名单阶段累计 80 万+ 注册/等候用户,覆盖 70 个国家。

       融资情况,截至2025年9月,Lovart 官方未公开融资轮次与金额,海外个别媒体也只提到“约750万美元种子轮在推进”。


「 产品和技术 」

       这是我们今天的重点。

       Lovart 进入的是一个由 Adobe 和 Canva 两大巨头主导的市场。其中 Adobe 占据约80%的市场份额,Canva 也拥有12.5%的份额,并且两家公司都已将AI能力深度集成到产品中。

       面对这样的竞争格局,Lovart 选择了一条差异化的道路。



图片1.png


       Lovart 把传统需要多人协作完成的设计流程(创意方向、方案发散、设计内容产出与一致性编辑)做成一个“Design Agent”。

       用户在 ChatCanvas 上用文字/批注与代理协作,系统会规划流程、调度合适的多模态模型,几分钟内给出成套、可编辑的品牌与内容资产(图像/视频/音频/3D 等)。

       Lovart 自称由「 创意推理引擎 」驱动:先理解品牌与业务上下文,再把任务分解给多智能体执行;底层把不同模态的强模型“装在一个屋檐下”,并围绕“一致性与可编辑”打磨工作流。具体包括:

       1. 核心工作台:ChatCanvas

       无限画布 + 对话协作。用户可以在画布上标注重点、圈选局部、留下指示,代理会“读意图”并在同一画布里迭代出不同方向与版本。

       2. 多智能体分工

       不同子任务(Logo、包装、UI/UX、分镜等)由专门的 AI Agent 执行,通过共享的上下文层(官方称 Design Context Core)保持风格与信息一致。

       3. 整案交付能力

       从海报/社媒套件、品牌手册、落地页,到口播视频、人物主持、3D 元素,强项在“端到端编排”,而非单点生图/剪辑。

       3. 高效与一致性

       有新闻稿称,给出一个文本或参考图即可在数分钟内生成最多约 40 个高保真资产(示例含品牌包、社媒组图、UI 流、包装等)。

       可见,作为垂直领域的设计助手,Lovart 的优势在于对设计工作流的深度理解,更能融入设计师的日常工作环境,提供完成度更高的解决方案。


「 市场和竞争 」

       前面提到,Lovart 进入的是一个由 Adobe 和 Canva 两大巨头主导的市场。

       Adobe 和 Canva 等强调专业编辑能力和协作与模板生态;Lovart 的差异化在用一个 AI 代理把「 创意到交付 」的链路打通,在一张画布里完成多人角色的工作,并对视频、口播、3D同样可编排。

       这让它在小团队的「速度 × 一致性 × 可编辑」三角上更具性价比,但在企业级用户管理、开放 API、合规审计等方面仍属早期。

       与其说 Lovart 与某个“单点模型”正面竞争,不如说它是在与 Adobe、Canva、Figma 等工作流占位上进行博弈:

       把「 创意→规划→多模态生成→ 一致性编辑→交付 」收敛到一个 AI 代理+一张画布里,用成套产出对冲传统“多工具链+多角色协作”的时间成本与风格差异风险。

       最后大胆下个判断吧,欢迎指正。 Lovart 刚上线就能取得这么广泛的关注,可见其产品和工作流设计确实切中痛点,接下来一年看两件事:一是上游模型在一致性/时长/可编辑的进展,二是 Lovart 团队版与企业案例能否落地。

       若两端同步推进,Lovart 在项目制快速交付细分场景的份额有望提升,否则更可能被巨头平台的工作流能力逐步吸收。


       我自己的 AI + 周易占卜app「爱卜」正在招募内测,感兴趣的可以点击「阅读全文」,获取内测邀请码,内测期间所有功能均免费,期待大家的体验与建议。


       以上,祝大家今天开心。


本文由公众号“Fun AI Everyday”授权转载| https://mp.weixin.qq.com/s/VLswD90DMLyIPsmmxefxPQ|(编辑|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