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法律:法律行业的效率革命

AI在法律等高知识壁垒行业的应用,分析其在检索、合同审查、文书生成等领域的效率提升及商业模式冲突

作者: Fun AI Everyday
分类:产品观察
7 次阅读


       AI 对高知识壁垒的专业服务,如咨询、法律、医疗等行业的重塑相较其他行业来得更早也更直接。我之前介绍过 AI + 法律的Agent,比如最知名的 Harvey AI,但没有从行业的角度进行分析。

       扩展阅读:每天一个 FUN AI|Harvey: AI 不会替代你,但会用 AI 的人会

       我自己的 AI + 周易占卜app「爱卜」正在招募内测,感兴趣的可以点击「阅读全文」,获取内测邀请码,内测期间所有功能均免费,期待大家的体验与建议。


「 行业变革:从概念验证到规模化应用 」

       AI 驱动法律行业变革已从不争的共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根据美国律师协会发布的《2025年法律科技调查报告》,高达 51%的法律专业人士认定,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五十年内对法律行业最具变革性的技术力量。

       法律科技也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投资热潮。2025年,法律 AI 创业公司接连拿下大额融资:Harvey 获得3亿美元投资,估值推高到50亿美元;Eudia 也完成了 1.05亿美元融资。


wps_doc_1.png


       市场热情的背后是 AI 技术在法律场景中展现出的实实在在的效率提升。根据汤森路透测算,AI 技术应用将在五年内带来生产力的颠覆性提升:

       每位律师每周可从行政事务中释放12小时工作时间,年均节省 624小时,相当于三个标准工作月的时间投入。


「 主要应用场景 」

       头部 AI+法律服务商与大型律所已在检索、起草、合同审查、尽调、证据发现等环节规模化上线,带来效率提升与可度量 ROI。


   1. 智能法律检索:从“大海捞针”到“精准定位”

       根据美国律师协会发布的《2025年法律科技调查报告》,48% 的受访律师已将 AI 驱动的法律检索工具深度融入日常工作流程。这一数据标志着 AI 技术在法律实践中的实质性落地。(报告总计访谈了 2800 + 法律专业人士)

       AI 系统突破了传统人工检索的局限,可快速定位相关判例法,将律师从耗时的文献梳理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其专注于复杂的法律分析与论证构建。

       法律从业者并未将专业判断让渡给算法,而是通过技术筛选机制,将重复性劳动自动化,从而保留人类智慧在法律实践中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

   2. 合同审查:从“逐字审阅”到“风险洞察”

       合同智能审查已成为 AI 技术在法律领域的核心应用场景之一。幂律智能作为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法律科技创业公司,与智谱 AI 强强联合,打造了千亿参数法律大模型 PowerLawGLM。


wps_doc_3.png


       通过 AI 与法律知识协同驱动的智能合同审查,幂律智能实现了对合同结构的快速解析、风险点的精准识别以及关键条款的高效提取。

       AI 大幅提升了合同审查的效率与质量,为企业防范法律风险提供了有力支撑。实际应用数据显示,AI 可以将合同审查时间减少60%-80%,同时提高审查的一致性和全面性。

   3. 法律文书生成:从“从零起草”到“智能生成”

       在今年的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上,杭州本土的一家企业展示了其法务智能体系统。现场演示中,工作人员仅输入“生成一份新闻记者劳动合同”指令词,数分钟内系统便生成了一份结构完整的劳动合同,涵盖岗位职责、薪酬待遇、违约条款等全要素。


「 商业实践和商业模式 」

       一个有趣的实践,美国科创公司 DoNotPay 开发出全球首个“AI机器人律师”,并计划在法庭上为被告提供辩护。该公司创始人 Joshua Browder 表示,他的目标是让“AI机器人律师”完全取代部分律师,从而帮被告节省金钱。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看下这家公司。


wps_doc_5.png


       我还找了一些其他的海外公司和产品,感兴趣的可以自己研究下:


       1. Thomson Reuters CoCounsel / Deep Research

       CoCounsel Legal 最近推出 “Deep Research” 工具,它不仅能做单步检索,还能自动生成多步研究路径,并在文档分析、起草初稿中辅助律所律师。它强调答案要“可溯源、用权威库支撑”,不是通用聊天机器人。

       2. Spellbook

       Spellbook 是一个合同辅助起草/校对工具,用户在 Word 或合同编辑器中即能使用 AI 帮你标红、补条款、问问题。

       3. Ivo (合同审查)

       Ivo 提供企业级合同审查平台。根据其官网案例,他们能将多个合同审查流程中每份合同的审查时间从几小时缩短至几分钟,效率显著提升。

       4. Axiom + DraftPilot AI

       在 2025 年,Axiom 宣布将 Axiom 的资深律师与 DraftPilot AI 协作,以提升合同审查、草稿和校准的效率,宣称效率提升可达 60%。

       5. Luminance

       Luminance 是英国/欧洲比较知名的法律 AI 公司,其宣传语“ Legal-Grade AI ”强调在合同全生命周期(起草、谈判、后执行分析)都能介入。

       6. ContractPodAI

       ContractPodAI 是一个集合同生命周期管理 + 合同审查 + 风险分析为一体的工具平台,其产品 “Leah” 系列就强调文档起草、合同审查、谈判支持等功能。


       国内应用实践方面,2024 年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建设一个国家级 AI 司法平台,它基于海量的权威判决、案件文书、法律意见等数据,旨在支持法官、律师、普通公众在司法过程中的查询、辅助工具能力。

       学术界也在推动如 Lawformer(适用于中文长文档的预训练模型)以支持法律文档理解、判例预测、相似案检索等任务。

       商业模式方面,在法律行业,大多数律所的赚钱方式还是“按小时计费”,这是一个关键的行业特性。

       在典型的大型律所里,一个律师的时薪大约700美元,每年工作2000小时,能带来140万美元的收入。

       因此,如果卖给律所的 AI 工具的价值是“帮律师节省时间”,那就和律所的利益冲突了。对一个靠卖时间赚钱的生意来说,省时间等于少赚钱。

       这正是AI法律工具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商业模式与行业特性之间的冲突

       更被看好的方向是服务那些按结果分成,而不是按小时收费的律师。在这些场景下,效率越高,律师就能接更多案子,赢得更多和解,拿到更多提成。

       最后,法律是高度审慎的行业。绝对不是“AI 取代律师”,而是把法律知识库、流程与责任链结构化,让 AI 成为“可追溯、可核验、可审计”的生产工具。

       我自己的 AI + 周易占卜app「爱卜」正在招募内测,感兴趣的可以点击「阅读全文」,获取内测邀请码,内测期间所有功能均免费,期待大家的体验与建议。


       以上,祝你今天开心。


本文由公众号“Fun AI Everyday”授权转载|原文地址: https://mp.weixin.qq.com/s/cvCaytDnkA2A1XyLVxNyZg|(编辑: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