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三方数据分析机构Apptopia的最新报告,OpenAI的ChatGPT移动应用程序在全球范围内的增长势头似乎已经达到一个关键的平台期。
一、增长速度放缓与活跃度平稳
Apptopia的评估数据显示,自今年4月起,以全球新用户下载量的百分比衡量的增速开始减缓。此外,在过去的一个月中,ChatGPT移动应用的全球每日活跃用户(DAU)增长曲线也已趋于平稳。
虽然应用的总体新增安装量依然庞大,每日下载量仍有数百万次,但从环比预测来看,该应用在10月份的全球下载量预计将下降8.1%,这预示着整体增长速度的放缓。
二、美国用户使用深度下降
报告进一步深入分析了美国用户的行为变化,发现使用深度有所降低:
- 平均使用时长减少: 自7月以来,美国日活跃用户的平均使用时长下降了22.5%。
- 平均会话次数下降: 同期,每日活跃用户的平均会话次数也下降了20.7%。
这些数据共同指向一个结论:美国用户花在ChatGPT应用上的时间变少了,且每天打开应用的频率也在减少。值得注意的是,用户流失率趋于稳定,表明核心用户群已被成功保留,目前更多是“尝鲜”用户在逐渐退出。OpenAI尚未对此分析发表评论。
三、背后驱动因素探讨
Apptopia分析了导致核心指标下降的可能因素,包括外部竞争和内部模型调整:
- 模型调整的影响: 早在竞争对手大规模崛起之前,ChatGPT的用户使用时长和会话数就已呈现下降趋势。据称,自4月以来,ChatGPT模型(延续至8月发布的GPT-5)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使得聊天机器人被部分用户认为“拟人化”程度降低。
- 竞争对手的冲击: 谷歌推出Gemini等新模型后,市场竞争加剧。Apptopia指出,Gemini的增长可能会影响ChatGPT近期的核心指标,但不足以解释持续的下降趋势。
Apptopia强调,如果仅仅是使用时长下降,而会话数不变,可以解释为用户效率的提高。但当前使用时长和会话数均在下降,则意味着用户参与度确有减少。
四、步入常态化阶段
报告总结,ChatGPT的初期“爆发式增长”阶段可能已结束,应用正在融入用户的日常生活中,使用模式从最初的探索性、高频互动转向按需使用。
对于OpenAI而言,这意味着未来若要再次刺激增长,需要探索新的增长策略,例如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或推出具有突破性的新功能。ChatGPT已不再是仅凭“新鲜感”就能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应用。
(编译|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