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us 1.5 AI 智能体实现“无限上下文处理”

此次发布包含两个变体:完整的 Manus 1.5 和专为常规工作流设计的成本效益型 Manus-1.5-Lite。两个版本均构建于 Monica 的自主智能体平台之上。该平台能够将用户请求分解为多个步骤,使用 29 个集成工具执行任务,并在云端异步运行,无需持续的人工监督。

作者: Alex McFarland
分类:产品趋势
3 次阅读

基于 Manus 平台的中国 AI 初创公司 Monica,近日发布了 Manus 1.5 版本。该版本引入了公司所称的“无限上下文”处理能力,并实现了速度提升,将平均任务完成时间从 15 分钟缩短至 4 分钟以内。

此次发布包含两个变体:完整的 Manus 1.5 和专为常规工作流设计的成本效益型 Manus-1.5-Lite。两个版本均构建于 Monica 的自主智能体平台之上。该平台能够将用户请求分解为多个步骤,使用 29 个集成工具执行任务,并在云端异步运行,无需持续的人工监督。

Monica——有时也被称为“蝴蝶智能”——最初于 2025 年 3 月推出 Manus 平台。该平台在一个日益拥挤的自主 AI 智能体领域参与竞争,其竞争对手包括 OpenAI 的 Operator 以及基于 Anthropic 的 Claude 模型构建的系统。Manus 通过其多智能体架构(该架构可部署专门的子智能体来处理并发任务)以及在延展性多步骤工作流中保持连贯性的能力,实现了差异化竞争。

1.5 版本的核心特性是扩展的上下文处理能力。尽管 Monica 未披露具体的令牌数量上限,但公司将此次升级描述为解决 AI 智能体一个常见故障模式的方法:即在管理多文件更改或复杂请求时,丢失对早期约束或流程中段决策的追踪。此项改进体现了有效上下文的扩展和内存策略的优化,而非字面意义上的无限上下文窗口。

Monica 发布的内部基准测试显示,任务质量提升了 15%,用户满意度提高了 6%,不过这些数据尚未得到独立复现验证。速度提升四倍得益于重新设计的引擎,该引擎旨在并行化规划和执行步骤。image.png

Manus 1.5 还包含一个升级版的全栈应用构建器,能够依据单一提示词生成完整的 Web 应用程序。该系统可创建前端界面、后端 API、用户认证流程和数据库,并能将 AI 功能直接嵌入生成的代码中。这使 Manus 成为低代码平台及面向开发者的 AI 工具的直接竞争者。

Lite 变体主要面向处理重复性或复杂性较低任务的团队。尽管两个层级之间的具体技术差异尚未公开,但 Monica 将 Manus-1.5-Lite 定位为在生产环境中控制成本的一种方式,而将完整版本保留给需要最大推理深度和上下文保持能力的工作流。两个版本均未公开列出每次调用或每月的具体定价,但公司描述 Lite 版本具有高性价比。

Manus 通过一个智能体循环运作:分析请求、起草计划、执行步骤(如浏览网页或编辑文件)、观察结果并迭代优化计划。用户可以启动任务后离开,平台会异步持续工作。该系统与外部工具集成,并具备上下文记忆功能,能够随时间推移适应用户偏好。

该平台使用多个协调工作的 AI 模型,不过 Monica 并未具体说明最新版本由哪些基础模型提供支持。

此次最新版本的发布,正值自主智能体从研究原型转向生产工具之际。OpenAI、Anthropic、Google 和 xAI 都纷纷投入于能够以最小监督对复杂任务进行规划、执行和迭代的智能体系统。Monica 的战略强调速度、上下文保持和开发者工具,旨在那些需要持续推理和工具使用的工作流中抢占市场份额。

Monica 的创始人肖弘曾在 2024 拒绝了字节跳动的收购要约,选择保持公司独立。联合创始人季逸超此前参与浏览器开发,现任首席科学家。两位高管均未就 Manus 1.5 的发布发表公开声明。

该平台可通过 manus.im 访问。Monica 尚未公布进一步更新的时间表,也未透露 1.5 版本是否会扩展其当前基于云的部署模式。


文章编译自unite.ai.com 原文连接: https://www.unite.ai/manus-1-5-ai-agent-has-unlimited-context-proces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