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国庆前一天,Anthropic 将他们的最新大模型更新到了 Claude Sonnet 4.5,不得不承认,Claude 又又又变强了。
如果从版本号上看,这次似乎只是一次小小的更新,但是实际上,本次的更新能力要强大的多。
先说结论吧,在整体性能提高的情况下,Token 的价格没有变化,这一次 Anthropic 首次做了一件人事儿,仍然是 $3/$15 每百万 tokens,虽然也不便宜了,但是好用的东西,总是会有人买单的。
在最新的 SWE-bench Verified 榜单当中,Claude Sonnet 4.5 直接登顶,而且是断崖式的领先。
来一张图看看整体能力情况
下面就跟着萝卜哥看看这个强大的模型,都有哪些过人之处
首先来看看 Claude Sonnet 4.5 的写作能力,说实话,对于 AI 辅助写作,萝卜哥一直用的都是 Gemini 2.5 Pro,经过简单调教的 Gemini,绝对是最棒的写作助手。
不过 Claude 大模型一直在写作领域的表现也非常好,这次再来体验一下 4.5 的水平。
让 Claude Sonnet 4.5 以鲁迅先生的文风分析一下 Sora2 的疯狂
这很考验大模型的临摹能力和网络检索能力
我觉得分析的还是蛮有道理的,虽然说 Sora2 的视频能力确实很强,但是也远远达不到全面碾压其他大模型的地步,更何况国内的很多大模型也都有相当不错的能力,这也应该是我们发声的底气。
接下来再来看看 Claude Sonnet 4.5 的编程能力,要知道大家对于 Claude 大模型最痴迷的地方,还是其无与伦比的编程能力。
萝卜哥这里就使用 Claude Code 来测试 Claude Sonnet 4.5 的能力了。
先来做一个小游戏集合网站
帮我clone一下这个repo(https://github.com/he-is-talha/html-css-javascript-games/tree/main),然后做一个小游戏的主页将里头的所有游戏都Server起来,要每一个游戏都可以玩。网页的风格要偏现代风,比较酷炫。
我们可以直接让 Claude Code 参考 Github 上的开源代码,这样可以节省我们很多时间。
很快就完成了这个小程序
打开本地浏览器,就能看到一个还不错的游戏中心页面哦
实际上每个游戏都能直接玩,这个就很给力了,说明 Claude 完全读懂了 Github 上的代码,并且很好的与本地项目结合到一起了。
再来做一个 3D 地球
创建一个交互式在线 3D 地球仪:
- 使用现代 Web 技术(Three.js 或 WebGL)渲染真实地球模型;
- 地球表面贴合高清卫星纹理和夜间灯光纹理,具备云层效果;
- 支持鼠标/手势缩放、旋转、拖拽;
- 在地球上标记主要城市(带标签和发光点),标签随地球旋转自动保持可读;
- 支持动态效果:地球自转、昼夜交替光照;
- 可扩展功能接口,用于未来接入 AI 分析结果(例如在指定经纬度标点、热力图覆盖、轨迹展示);
- 保持性能优化,适配桌面端和移动端浏览器。
3D 编程能力也是考验大模型能力的重要部分
效率和速度还是出奇的高
直出的效果如下,整体还可以,就是城市标签有些漂移,我们让 Claude 再优化一下
经过调整,比较不错的效果就出来了
接下来再做一个视差滚动网站
创建一个单页滚动网站,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例如:一颗种子的成长)。利用多层背景、中景、前景图片,实现强烈的3D视差滚动效果。 在滚动到特定位置时,触发关键帧动画。例如,当种子进入视野时,它从地面‘生长’成一棵大树。动画要流畅,与滚动深度紧密绑定。 整合WebGL背景。例如,在天空的背景层,使用Three.js创建缓慢飘动的云朵,它们也参与视差滚动。
这种网站可以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育当中,当形象的展现了植物生长的全过程,当然我们可以把任何小知识融合到网站当中,甚至后面可以把网站拓展成产品,用户输入任何知识点,然后可以自动生成对应的讲解网站。
最后,我还是忍不住问了下面这句话,看到 Claude 的回答,我才确信,它是真的真的懂我们。
现在通过AI生成内容的成本越来越低,相信不就得将来成本会无限趋近于零,那么人类创作者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这是个深刻的问题。让我从几个角度来思考:
1. 创作的本质不只是"生产内容"
人类创作的意义从来不仅仅是生成文字、图像或音乐本身,而在于:
独特的生命体验:只有人类能将真实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转化为创作
文化传承与创新:创作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载体
情感共鸣的真实性:读者/观众往往能感知到"这是一个真实的人在对我说话"
2. 成本降低会重新定义价值
类比摄影发明后,绘画并未消失,反而:
从"记录功能"转向"表达艺术"
画家的个人风格变得更有价值
同样,AI降低成本后,人类创作者的签名价值会上升
3. AI无法替代的部分
责任与立场:重要议题需要真人担责
原创性突破:AI基于已有数据,真正的范式创新仍需人类
过程的意义:创作本身就是人类自我实现的需求(就像登山,有缆车也不妨碍攀登者)
4. 新的分工可能
未来可能是:
AI处理大量"功能性内容"(说明书、日常报道等)
人类专注于需要真实性认证的创作(调查报道、个人回忆录)
两者协作产生新形式(人类策划+AI执行)
核心答案:人类创作者的意义将从"生产稀缺内容"转向"提供真实体验、承担责任、进行文化创新"。就像工业革命后手工艺品反而更珍贵——真实的人类经验本身会成为最稀缺的资源。
Claude 说的真的很好,创作的本质从来都不仅仅是生产内容,而是充分的表达,表达我们人类绝无仅有的体验与情感、文化与共鸣,这些是永远不会被 AI 取代的,甚至也没有任何人能够取代。
作为自媒体创作者,萝卜哥也曾经有过 AI 迷茫,但是现在我从内心坚信:再牛的 AI,也仅仅是我们手中的工具!
本文由公众号“萝卜AI笔记”授权AI产品之家转载,原文连接: https://mp.weixin.qq.com/s/3X4MLSMxU9HhpCmg8rj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