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捌捌!
先说句真话:我其实不太想再学新工具了。
作为一个长期混 AI 赛道的创作者,我最近真的有点“工具疲劳”。
每天都在试新网站、注册账号、记快捷键、查提示词。 但最后,我最常做的事不是创作,而是在不同平台之间跳来跳去。
图生成在一个平台,修图要换一个,视频特效又要再换……
那种“做点小改动都要重新打开三个标签页”的感觉,真的让人心累。
所以,当我看到 LiblibAI 推出 2.0,主打“全流程创作整合”,我心里那句潜台词其实是:“真的吗?你真能懂创作者吗?”
我得承认——它这次确实不一样
用了几天之后,先说最直观的感受:它终于不是一个“模型展示社区”了,而是一个能完整创作的工作台。
官方地址:https://www.liblib.art
进入新版首页,你会看到四个清晰的入口:
【图片生成】【视频生成】【视频特效】【资产库】

点进去之后,一切都比以前更直觉。
不用再跳转、复制、下载、上传。
你可以在同一个界面里:
- 一边生成图
- 一边直接修图 / 改细节
- 然后加个特效,甚至顺手导出视频短片
整个过程就像——
“我终于能在一个房间里完成所有创作,而不是在不同软件间搬家。”
LiblibAI 2.0 的新功能亮点,我的亲身体验是这样的
| 功能 | 新变化 | 我的实际感受 |
|---|---|---|
| 🎨 图片生成 | 支持多模型一键切换、4K 输出 | 同一个 prompt,我在 Seedream、MJ7、Nano Banana 之间切换对比,不用再去三个网站,速度也不错。 |
| 🎞️ 视频生成 | 可直接用图生视频、风格动画 | 我拿一张插画图试了视频特效,结果还挺丝滑,尤其在光影变换上自然很多。 |
| 💥 视频特效库 | 新增大量模板,可以一键套用 | 我做了个粒子散开的动效,感觉像在 After Effects 里“偷了个懒”。 |
| 📁 资产管理 | 所有生成的图、视频、草稿都自动存入库 | 再也不用担心“我上次那张图在哪个文件夹里”。 |
| 🧰 工具箱 | 背景移除、LoRA 模型接入、社区素材继续保留 | 原有的社区属性没丢,反而更顺手了。 |
1. 接入了大量热门生图模型
目前Qwen-image、Nano Banana、Seedream 4.0 等常用生图模型,都已经接入。

目前 Midjourney V7 在 LiblibAI 也是可以用的。

而且右下角有一个小图标还可以中英文切换。

再来几个图片案例看看,模型选择 Seedream 4.0
提示词:
电商产品摄影,两位年轻女性,穿瑜伽运动装,一位棕色紧身裤 + 白色露脐上衣 + 外套,一位浅紫紧身裤 + 白色背心 + 白色空顶帽,都穿白色运动鞋,户外草地场景,背景蓝天、白云、树木,人物姿态舒展、笑容灿烂,画面明亮清新、充满活力,仰拍。

提示词:
电商产品摄影,室内,女性穿白色无袖连衣裙,坐在铺花纹地毯的木质地板上,旁有翻开的杂志,白色立式风扇,米色沙发,沙发旁木柜上有装饰画、绿植、书籍,窗外绿意盎然,画面温馨舒适、充满生活感

2. 视频生成
将刚才的这张图继续传给 AI,切换成视频生成,生一段广告视频看看。

看看效果如何:
3. 视频特效

点击模板上的使用特效,输入和画面类似的提示词,就可以生成同款。


看看效果:
4. 资产菜单
记得之前找历史生成记录,刚开始用的时候不知道在哪。
这次终于归类到一个菜单里了,按照时间和种类分类,能批量删除下载,很方便。

5. AI 工具箱


里面聚合了大量的模型工作流,从高清放大、抠图、精修等等各种功能都集合在这里了。

整个使用过程中,最大的变化不是功能变多,而是流畅感变强了。
有点像以前你得拼命记命令、调参数,现在系统自己懂你想干嘛。
一些让我觉得“舒服”的小细节
- 中文提示词优化了:以前英文更好用,现在中文描述也能出好图。
- 风格切换体验更自然:比如从写实到二次元,不用重新生成,全程无缝。
- UI 设计终于“有呼吸感”了:以前像开发者工具,现在更像创作者工作区。
这些细节都不是“硬核技术”,但对创作者来说,那种被理解的感觉很重要。
当然,也有些地方我希望它继续改进
- 高分辨率图生成时,等待略久。
- 视频生成功能还在起步阶段,适合做动态封面或短动画,但还不适合剧情类视频。
- 暂时没看到多人协作 / 云共享功能。
但就目前的状态,我觉得 LiblibAI 2.0 已经是一款能让创作“更顺”的工具。
它的核心优势,不是多,而是“连”。
写在最后
有时候,我们不是缺工具,而是缺一个“让创作流程更顺”的系统。
LiblibAI 2.0 让我第一次有种“我不用跳出平台,也能完成整套创作”的感觉。
它可能不是完美的答案,但它确实在往一个对创作者更友好的方向前进。
如果你也是在做视觉创作、AI 插画、短视频封面、素材图集……
建议你去试试,不用一开始就学全功能,先挑一个你常用的场景,感受一下那种“创作阻力减少”的感觉。
你会明白我说的那句——
“当工具开始懂创作者,创作才真正自由。”
既然看到这里,如果觉得文章不错,顺手点个赞、在看、转发三连吧。如果想第一时间收到我的文章信息,也可以给我个星标🌟~非常感谢你看我的文章~
本文由公众号“捌捌探AI”授权转载| https://mp.weixin.qq.com/s/Zm-_zx4w3NeGXFUQ2amZFg|(编辑:潇飞)